“從百年黨史中,你學到什么,悟出什么,又做了什么?”這是隨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出的三個問題。
“三個看似簡單的問題,包含著震撼心靈的拷問,需要用一生的行動來作答。”青年干部易鵬的話,道出全縣黨員干部的普遍感受。
近日,記者走訪隨縣各地,話黨史、看行動,揭示“隨縣三問”的現實答卷。
從焦裕祿到孔繁森——“‘人民’二字重千鈞”
“再次觀看電影《焦裕祿》,我落淚了。”隨縣萬和鎮西溝村第一書記余廷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,更深刻地記住了一個光輝的名字:焦裕祿。
焦裕祿經常住在農民的草庵子里,蹲在牛棚里,跟群眾一起吃飯,一起勞動的場景讓余廷斌無比感動。以焦裕祿為榜樣,余廷斌得知村民邱金因治療肝病承受巨大經濟壓力后,首先送去慰問金,還呼吁親朋好友捐款11000元,解決邱家燃眉之急。
這些天,隨縣農業農村局干部李鋒被孔繁森的事跡感動著。在擔任阿里地委書記不到兩年的時間里,孔繁森跑遍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,餓了吃肉干,渴了喝雪水。“他們用實際行動在青藏高原樹立一座愛祖國、愛人民、愛事業的豐碑,告訴我們如何篤信心中的信仰,如何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。”李鋒在筆記中寫下學習感悟。
“人民”二字重千鈞!在隨縣,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清單明晰,聚焦解決住房、飲水、就學、就醫、出行、如廁等實際問題,深入開展“訪民情、議民事、解民難”行動,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群眾的幸福感、獲得感、安全感;各部門聚力改善營商環境,開展暖企、助力、減負、關愛、賦能五大行動,推動黨員干部悟思想、辦實事、開新局,為“人民至上”的價值理念寫下溫暖注腳。
從白求恩到偉大抗疫精神——“一切為了人民安康”
一條“長龍”,從醫院大門口排到醫務室。6月10日,隨縣人民醫院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正在有序進行。
“一連3個多月,每天接種800多劑次。”忙著打疫苗的醫生朱苗苗說,“10余名醫務人員輪流上崗,中午不休,每天工作14個小時,苦點累點沒關系,一切為了人民安康。”
忘我的工作狀態、持續的工作動力,來自扎實的黨史學習教育。隨縣衛健系統組織閱讀毛澤東文章《紀念白求恩》,集中學習白求恩精神和偉大抗疫精神,引領全局干部職工奮進新時代。隨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李保衛說:“學習白求恩,就要對工作極端負責,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熱忱,對技術精益求精。從白求恩精神到抗疫精神,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集中體現,也是醫療衛生戰線職業精神的真實體現。”
去年,隨縣全力參與疫情防控,取得“全市感染病例最少、病例清零最早”的成果。截至6月10日,該縣累計接種疫苗449699劑次,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,聚焦強弱項、補短板,為全縣百萬人民構建堅實的基層公共衛生防疫體系。
“越是在深化改革、融合發展的關鍵時期,越是要有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堅定的信念支撐。黨史學習教育就像一場及時雨。”隨縣衛健局局長周勇說,“通過學習白求恩精神和偉大抗疫精神,為隨縣醫衛系統注入核心價值理念,保證改革不偏航、隊伍能壯大、群眾更滿意、事業能發展,在‘健康中國’藍圖上寫好隨縣答卷。”
從井岡山到陜北——“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”
巧渡金沙江、飛奪瀘定橋、爬雪山、過草地……這些是耳熟能詳的長征故事。
“那不僅僅是故事,更是以生命開創民族未來。”深入學習黨史后,隨縣草店鎮青年干部孫舒莉對長征有了新的認識:以前,覺得那是遙遠的故事;當我認真閱讀從井岡山到陜北的艱辛歷程,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、一面面鮮紅的旗幟,那是“為有犧牲多壯志,敢叫日月換新天”的革命理想和意志,是人類歷史的偉大奇跡!
“弘揚長征精神,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。”草店鎮黨委書記王劍話語堅定,“‘一路一河雙廣場’三大工程齊步上馬。”
“打通跨省路”排在三大工程之首。一條8.5米寬的路基,從草店鎮一直通往河南省信陽市董家河鎮,其重要意義被稱為“一路接兩省、文旅開新局”,因為穿越崇山峻嶺,施工一度遲緩。“和長征相比,所謂資金緊缺、施工困難都不是問題。”王劍帶頭跑工地、跑部門,施工難題逐一破解。如今,修路工地熱火朝天,每天澆筑水泥路面300多米,全長16.5公里,今年國慶前夕即可竣工。
同時,該鎮啟動河道治理、鄉村廣場、中心廣場建設工程,融入紅色文化,改善居住、休閑、健身環境,助力鄉村振興。該鎮還啟動安全飲水工程,提升萬余人飲水質量。
目前,隨縣緊扣“學黨史、悟思想、辦實事、開新局”這條主線,繼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。隨縣縣委書記陳興旺說:“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,引導黨員干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,著力提升為群眾辦實事、解難題的本領,著力提升科學決策、推動發展的能力,堅定不移踐行初心使命,以開創新局面、創造新業績的實際成效書寫時代答卷。”
[責任編輯:]